扬州城市论坛 财经 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

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

1月18日,德意志银行集团宣布,已在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首笔熊猫债券发行,以3年期优先票据共筹集10亿元人民币。此次交易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首只熊猫债券。

此次交易使德意志银行更深入地参与不断开放的中国债券资本市场,充实资金并扩展投资者基础。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德意志银行的一般公司用途,包括业务活动和发展。

熊猫债市场持续扩大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熊猫债是指境外和多边金融机构等在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根据国际惯例,在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发行本币债券时,一般以该国最具特征的吉祥物命名。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2022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通知》,对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规则进行了跨市场的统一规范。《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涉及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个市场。此前,两个市场在熊猫债发行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定,给发行人造成了不便。此次统一规范后,有利于提升熊猫债发行监管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境外机构境内发行熊猫债的便利性和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行人结构持续优化。

2005年,国际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ADB)和国际金融公司(IFC)作为首批外资机构发行人,通过发行熊猫债进入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也拉开了熊猫债市场发展的序幕。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熊猫债作为境内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一环,在引入国际发行人及投资人、丰富债券市场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末,已有近70家境外发行人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累计发行量超过4000亿元,参与机构覆盖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金融机构及境外大型非金融企业等,市场参与机构日益丰富,发行规模逐渐扩大。

为适应日益壮大的熊猫债市场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熊猫债市场各项制度。如健全境外机构境内发行熊猫债统一的管理办法,细化各类境外机构熊猫债分层分类标准,提高高资质发行人注册发行便利性;取消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统一规范境外投资人债券市场账户与资金管理要求等,大幅提高市场投融资便利性,相关制度规定、信息披露、执行细项、定价流程更符合境外发行人习惯,熊猫债市场国际化接轨程度稳步提高。

德银看好中国市场业务潜力

德意志银行提交熊猫债发行申请,恰逢中德两国建交50周年和德意志银行庆祝来华150周年。

德意志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持续增加的国际投资者和发行人活动是中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并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德意志银行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在提升中国市场的国际参与度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作为拥有A类主承销业务资格的两家外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多年来积极参与中国债券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连续四年被评为“债券通”优秀做市商,曾通过南向债券通(SBBC)发行点心债券。德意志银行致力于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成为连接中外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桥梁。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彤表示:“德意志银行发行首只熊猫债券充分证明了中国市场对于国际发行人的重要价值。作为拥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全牌照展业资格的少数外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一直是国内和海外人民币债券和衍生品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之一。得益于熊猫债券监管规定的不断优化,我们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业务潜力。”

德银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为客户融资逾400亿元

据悉,截至2022年,德意志银行累计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客户完成36笔、总规模逾400亿元的债券融资。作为国内债券发行中唯一一家同时担任主承销商与簿记行的外资行,至今已主导完成六笔交易。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至今,德意志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债券承销规模排行中位列外资行首位。

2022年7月,德意志银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协助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完成了其剥离商用车业务后的首次熊猫债发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新规发布后首只,德银完成10亿元熊猫债券发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