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私信问最近去体检,体检报告显示胆固醇高胆固醇究竟指什么呢?胆固醇高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呢?↓↓↓
胆固醇是动物体内存在的一种重要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参与形成细胞膜,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是体现血脂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胆固醇水平异常增高时,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高胆固醇血症就是血脂异常的一种表现。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4亿,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正以每年超过 300 万人的速度夺去人们的生命。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显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持续升高,若不加以控制,将导致2010~2030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
血脂检查中的四项分别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
要注意“坏胆固醇”
我们除了去关注总胆固醇的数值之外,大家更应该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指标,也就是“坏胆固醇”,它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最密切,是导致动脉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
“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这5类食物要少吃
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中普遍含有胆固醇,植物性食物中则普遍不含有胆固醇。以下这几种食物让胆固醇“直线上升”,最好少吃!
蛋黄中除了胆固醇,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阻止胆固醇和脂肪在血管壁上的沉积。
因此,健康人群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患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高风险的朋友需注意每周吃鸡蛋最多控制在3~4个。
6招不让胆固醇“越界”
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20~30%是吃进去的,其余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所以,降低胆固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对普通人来说,增加运动、保持饮食均衡、作息规律是控制胆固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学会调适压力。
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或不吃高脂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包括红肉(牛肉、羊肉、猪肉)、动物脑、内脏、全脂类食品(如全脂奶、奶油、奶酪、黄油、冰激凌)、某些油脂以及由这些食物加工成的食品(如甜点、蛋糕、派)等。
食物要多样化,多吃果蔬、豆类和鱼肉蛋奶,饮食少油少盐。烹饪方法多用蒸、煮,少用油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就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蛋类建议每天40~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每天吃1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动物内脏含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建议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建议每天烹调用植物油,摄入量为每人25~30克(半两左右)。
注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大多数人的,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膳食中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如果体检时发现“坏胆固醇”已经超标,就不能只靠限制饮食来控制。最好到三甲医院复诊,看超标多少,有必要的话,要遵循医嘱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
服药后胆固醇正常了,不能贸然停药。停药后胆固醇会再次升高,心脑血管系统会再次受到危害,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用药。
定期测血脂,尽早发现胆固醇水平异常才能尽快干预。
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一次空腹血脂;
具有危险因素者,如男性超过45岁、女性绝经后、吸烟、肥胖、有家族史者,应每半年到1年检测一次;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一次血脂。
每周运动3~5天,每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可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以身体微微出汗,第二天不感觉过累为宜。
吸烟会升高血浆胆固醇和三酚甘油水平,降低“好”胆固醇水平。酒精会刺激机体,使胆固醇进行沉积,同时也会造成动脉硬化,同时还使肝脏负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