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是个小魔王,调皮得像个小男孩。尤其是越不让她干什么,她越想去干,无论怎么说、怎么叮嘱都没有什么用。
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发现老师真的是神奇的存在,家里前一秒还大闹天宫,只要搬出老师她立即就能化身小绵羊。
所以大家也不妨回想一下,对于家里的熊孩子谁说话最管用?
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想了一遍,感觉都不太好使。
真正有效果的那还得算老师。相信90%以上的小朋友最听的还是老师的话。
毫不夸张地说,幼儿园小朋友眼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不仅会听,而且还会完美执行下去。
像我女儿幼儿园要求周一到周四穿校服,但现在天气转凉,冬季穿得厚,外面再套个校服会不舒服。
所以到了冬天家长都不太会给小朋友再穿校服,但老师那天跟小朋友们说希望大家能穿校服来,女儿晚上回家就特意叮嘱要把校服拿出来。
第二天甚至要求套在羽绒服外面,要让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这种求老师表扬的心态也真是拼了。
可见,老师真是太管用了,只要老师说的就不怕小朋友不去做,甚至有时爸爸妈妈想让小朋友做些什么时,他还会强调,你这样不对,我们老师是让我这么做的。
很长一段时间,想让女儿做什么直接就搬出老师的名头,是老师要求你这么做的,我一会跟老师去说。
刚开始孩子还挺认真,感觉这招还挺好使,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发现你们根本不会去找老师说,之后也就不再卖力配合了。
那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逻辑
为什么孩子会听老师的话,而不听父母的话呢?
背后的真正的原因,用两个字来解释,那就是:权威
在孩子的心目中啊,老师就是权威的代表,孩子才愿意去听老师的话。
而在家庭当中,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都是说了一件事要这么做,因为各种理由会大打折扣,造成一种只要小朋友一耍赖、撒娇、哭闹就可以得到满足,这权威形象自然大打折扣。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不知道大家的家庭教育是不是这样的方式,爸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人严厉批评,另外一个缓和气氛;一个作势要开打,另外一个赶紧护在身后;一个要求必须完成,另外一个给求情。
这就是标准的虎妈猫爸,或者是狼爸猫妈。
大家好好带入一下,是不是感觉这种氛围很眼熟,在家里天天上演。
因为大家都觉得,不能两个人都一味的宠着孩子,那就谁都管不住孩子了。
但如果两个人都严厉,那就变成混合双打了,所以一人严厉,另外一人就和稀泥,更是要给个台阶给孩子下,真是完美的配合。
但我想说的是,从教育学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建议以后大家不要用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第一,容易造成混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比如,孩子写作业太慢了,爸爸说“太磨叽了,加快速度”。妈妈说“别着急,要一笔一划地认真写”。
这时候孩子听谁的?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听有利于自己这一方的,还会学会钻空子,作业写的错漏百出时,可以说是爸爸说要加快速度。作业写得又慢又拖拉,就说是妈妈要求要慢点写,反正两边都能为自己开脱。
第二,更容易导致缺乏自我约束力
比如说,小朋友想吃糖,爸爸说“不许吃糖,再吃牙齿就要坏掉了。”妈妈说“算了,让他吃一块吧,没糖吃的童年多可怜。”
这样孩子很难培养出自控力。当爸爸不在家的时候会猛吃糖,因为一旦爸爸回来了估计就不让吃了。
第三,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比如说,小朋友一道数学题不会做,爸爸说“这都不会,你可真够笨的,你得多练习才可以”。妈妈说“你骂他管什么用啊,你倒是教他啊。”
父母之间为了教育孩子天天先争执,会让小朋友认为是他引发了家庭战争,而且觉得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会导致性格怯懦、没自信。
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并不可取,成天白脸和红脸因为教育理念不合而吵架,孩子只会越来越没安全感,甚至会发展出许多负面的性格,比如说讨好型人格、自卑冷漠、缺乏自信心。
所以爸爸妈妈意见不统一时,请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在孩子面前时,父母的观念和理念,请保持一致性。
那么我们再回归的最上面的问题,因为老师代表了权威,所以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
那在家庭中,父母要如何扮演好这个老师的角色呢?
老师在幼儿园管理小朋友一样,要给小朋友制定规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会有危险,同样的,爸爸妈妈要给孩子设置合理的行为界限,尤其是学龄前的小朋友。
父母有几个方面有必要树立威信,给小朋友设置合理的界限。
第一,涉及健康和安全的必要准则,
这部分父母必须要和孩子明确的规则,一旦发生危险就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绝对不能做,比如孩子要去摸电门、捅电源、在马路上乱跑,这些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需要坚决禁止,态度严厉坚定,由不得孩子任性。
第二,要制定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则
比如孩子有抢玩具、攻击人的行为,这些危害到别人的安全,父母一定要制定规则禁止这种行为。
第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
比如要求孩子出去玩回家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按时起床、睡觉、吃饭,这些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制定规则准则。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规则好制定,是不是能执行下来就看父母了。
只有把规则执行下去,树立威信感,才会让孩子像配合老师一样的来配合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家里制定规则要让孩子发表意见,大家达成一致制定好规则,内容要清晰明确,也要有灵活性。
像在我家,我们给女儿设置了三条规则
每天看动画片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每天要读一本英文分级绘本、每天只吃一种零食;
规则的灵活性指的是看什么动画片、看什么绘本、吃什么零食,基本是由她自己来决定。
在规则范围内,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接纳规则。
还有一种灵活性,就是当有人对规则提出质疑的时候,我们可以跟家人一起商量制定出新的规则,规则是跟环境有关,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给孩子保留质疑规则的权利,但是一旦确立之后呢,必须要执行。
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像老师一样,确定的规则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变化。
想想老师会因为一位小朋友,而破坏班里的规则吗?
所以爸妈想要有威信,一定要守住规则的边界,时刻要谨记,温和而坚定
就像我女儿为了看动画片真是斗智斗勇,一开始我们没有制定规则,说好是一天看两集,但看着就上瘾,看完两集就想看第三集,看完三集又说最后再看一集。每天结束都是伴随着她的哭闹,和大人的无奈。
我感觉这样不是个事,所以我和女儿认真讨论了一下,表明我的态度,我知道你爱看动画片,但为了保护你的视力不能一直看,鉴于此我们要制定一个规则,每天只看一个小时,到了一个小时就结束。女儿一听能天天看一个小时的动画片,很爽快地就答应了。
但是对于一看动画片就上瘾的小朋友,一个小时实在太快了,每天到了一个小时依然会缠着我哭闹,要求最后再看一个。
此时此刻真是相当考验老母亲的定力,其实看着她眼泪汪汪的求我再看一个,我内心也是相当动摇,会觉得再看一集其实也没什么。但是我知道一旦妥协答应,就等于告诉孩子规则是可以用哭闹来打破,那么以后的规则都可以不遵守,那就别提什么父母的威信了。
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坚定地说:不可以
这种时候,我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当孩子哭闹要打破规则的时候,只需要坚定的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要跟他讲大道理,因为他这时候哭闹也听不进去。也不要拿其他的条件来作为交换,这样会让孩子学会讲条件,更不要企图拿规则来说服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来讨厌规则,孩子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只要陪伴在她的身边,接纳他的情绪,同时告诉自己,坚定、坚定,孩子的哭闹只是一时的。
这时候想想学校里的老师们,老师绝对不会因为某一个孩子的哭闹就随便妥协,可以让他们不遵守规则,而是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并且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到。
最后,全家人一起遵守规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想让孩子遵守规则,那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爱读书,那么家人也要常看书
不想让孩子看电视,那家人也不要天天坐在电视前。
不让孩子看电视,家里大人天天守着电视,又要求孩子不许看,那孩子心理保证会不服气,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想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最好方式,就是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看到父母能做到,在孩子心中既有权威感,又让孩子信服。